硬件维修的方法:
首先, 了解/理解电路图中 各个功能模块的大致作用 和原理, 各个功能模块之间是如何衔接传输"装配"的其次, 查询/ 测量 断电状态下各个原件的电阻, 电容, 电感等参数 , 和通电时各输出端/接地端等 "节点"处的电压, 电流等工作参数
然后 , 根据手册/电路图等, 比对这些参数是否正确, 来判断对应模块是否工作正常.
然后来决定是否更换 元器件.sTC芯片?
是深圳宏晶单片机公司, 是把8051单片机做了一些封装和加强补充, 优点是: 价格便宜, 一个stc芯片可能就是5元左右. 缺点是抗干扰能力差.FS Tree 管理文件相关的元数据,如 inode,dir 等;
Chunk tree 管理设备,每一个磁盘设备都在 Chunk Tree 中有一个 item ; Extent Tree 管理磁盘空间分配,btrfs 每分配一段磁盘空间,便将该磁盘空间的信息插入到 Extent tree 。查现代很多文件系统都采用了 extent 替代 block 来管理磁盘。 Extent 就是一些连续的 block,一个 extent 由起始的 block 加上长度进行定义。
Extent 能有效地减少元数据开销。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看看 ext2 中的反面例子。
ext2/3 以 block 为基本单位,将磁盘划分为多个 block 。为了管理磁盘空间,文件系统需要知道哪些 block 是空闲的。 Ext 使用 bitmap 来达到这个目的。 Bitmap 中的每一个 bit 对应磁盘上的一个 block,当相应 block 被分配后,bitmap 中的相应 bit 被设置为 1 。这是很经典也很清晰的一个设计,但不幸的是当磁盘容量变大时,bitmap 自身所占用的空间也将变大。这就导致了扩展性问题,随着存储设备容量的增加,bitmap 这个元数据所占用的空间也随之增加。而人们希望无论磁盘容量如何增加,元数据不应该随之线形增加,这样的设计才具有可扩展性。
在 ext2/3 中,10 个 block 需要 10 个 bit 来表示;在 btrfs 中则只需要一个元数据。对于大文件,extent 表现出了更加优异的管理性能。
Extent 是 btrfs 管理磁盘空间的最小单位,由 extent tree 管理。 Btrfs 分配 data 或 metadata 都需要查询 extent tree 以便获得空闲空间的信息。
-----------------btrfs是动态分配inode
非门: 通过逻辑原件,芯片,等实现的逻辑否的电路模块就叫做非门
比如: 一个底电平,通过非门后, 就变成了一个高电平.反之,亦然.在计算机开关电路中, 就有两个非门:串联, 使得原来输入的低电平经过非门后, 仍然变成低电平.
通常, 使计算机关闭的信号, 使用的是低电平触发信号. 不使用高电平信号来关机, 是为了避免杂波, 避免电路中的脉冲浪涌电信号, 使机器误关机.
那为什么要使用两个非门来对关机低电平信号进行处理?
是为了对低信号进行过滤/确认.也是为了保证安全
计算机关机的过程:
开始的时候, 电源有部分电压输出, 供给cpu部分弱小电流! (给开机做准备, 所以, 如果你没有断开插线版的开关,即使
你没有关机, cpu都会有部分电路在工作!)当按下开机按键时, 低电平开机信号经过两个非门后, 加载到开机芯片(单片机)的输入引脚, 然后单片机给电源(数字电路)一个开机信号, 此时, 电源就全部输出各种信号,包括3v, 5v 12v等电压,使计算机完全工作~
-------------------------==
主频是cpu的运输速度
外频: 是相对于cpu而言的, 是指主板的基准时钟频率, 是cpu和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频率, 同时也是主板和内存之间 同步运行的频率, 通常外频是133MHz 主频 = 外频 * 倍频, 如: 外频=133MHZ, 倍频=23, 则主频=3.0GHz前端总线, 是指cpu和主板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
现在计算机中的主板的 基准晶振频率是: 32.768 KHz
而cpu的频率是2-3GHz?
原来的 传统型的 基准频率是 14.318MHz
quartz 其中的tz发音等于ts. a quartz clock! 石英钟
英[kwɔːts] 美[kwɔrts]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
说到处理器主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
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早期的CPU并没有"倍频"这个概念,那时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CPU速度越来越快,内存、硬盘等配件逐渐跟不上CPU的速度了,而倍频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使内存等部件仍然工作在相对较低的系统总线频率下,而CPU的主频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理论上)。
我们可以把外频看作是机器内的一条生产线,而倍频则是生产线的条数,一台机器生产速度的快慢(主频)自然就是生产线的速度(外频)乘以生产线的条数(倍频)了。
厂商基本上都已经把倍频锁死,要超频只有从外频下手,通过倍频与外频的搭配来对主板的跳线或在BIOS中设置软超频,从而达到计算机总体性能的部分提升。购买的时候要尽量注意CPU的外频。
振荡器(英文:oscillator)是用来产生重复电子讯号(通常是正弦波或方波)的电子元件。其构成的电路叫振荡电路。能将直流电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交流电信号输出的电子电路或装置。种类很多,按振荡激励方式可分为自激振荡器、他激振荡器;按电路结构可分为阻容振荡器、电感电容振荡器、晶体振荡器、音叉振荡器等;按输出波形可分为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等振荡器。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医疗、科学研究等方面。
振荡器主要分为RC,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1.RC振荡器采用RC网络作为选频移相网络的振荡器统称为RC正弦振荡器,属音频振荡器。
2.LC振荡器采用LC振荡回路作为移相和选频网络的正反馈振荡器称为LC振荡器。
3.晶体振荡器
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受石英晶体控制的振荡器。
特性:
1.物理、化学性能非常稳定。
2.具有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 石英晶体谐振频率ωs
△当ω=ωs时,压电效应最强,称ωs为基频
△当ω=nωs时,压电效应也较强,称之为泛音频率
一首美妙的乐曲会有一个主旋律,而电脑的主旋律就是CPU的时钟频率。它们从何而来?又是谁在产生。我们可以将频率源的时钟信号发生器看作电脑的心脏。只有心脏跳动起来,电脑才能工作。我们说过晶振是各板卡的心跳发生器,毋庸置疑这里说的产品频率的就是我们的晶振,晶振是一种频率元件
它的作用是为系统提供基本的时钟信号。通常一个系统共用一个晶振,便于各部分保持同步。
有些通讯系统的基频和射频使用不同的晶振,而通过电子调整频率的方法保持同步。晶振通常与锁相环电路配合使用,以提供系统所需的时钟频率。如果不同子系统需要不同频率的时钟信号,可以用与同一个晶振相连的不同锁相环来提供。
芯片本身通常并不具备时钟信号源,因此须由专门的时钟电路提供时钟信号,石英晶体振荡器(Quartz Crystal OSC)就是一种最常用的时钟信号振荡源。
石英晶体就是纯净的二氧化硅,是二氧化硅的单晶体,即我们常说的水晶。石英晶体有天然(Crude)晶体和人工合成(synthetic)晶体两种。天然石英晶体的杂质含量和形态等大多并不统一,因此电子线路中的晶体振荡器多使用人造石英晶体。
从一块晶体上按一定的方位角切下薄片(称为“晶片”),在晶片的两个表面上涂覆一层薄薄的银层后接上一对金属板,焊接引脚,并用金属外壳封装,就构成了石英晶体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可达10^-9/日,甚至10^-11。例如10MHz的振荡器,频率在一日之内的变化一般不大于0.1Hz。因此,完全可以将晶体振荡器视为恒定的基准频率源(石英表、电子表中都是利用石英晶体来做计时的基准频率)。从PC诞生至现在,主板上一直都使用一颗14.318MHz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为基准频率源。至于始终沿用14.318MHz这个频率的原因,或许是保持兼容性的需要吧。 主板上除了这颗14.318MHz的晶振,还能找到一颗频率为32.768MHz的晶振,它被用于实时时钟(RTC)电路中,显示精确的时间和日期。32.768K晶振通常用于数字电路板,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泰河电子32.768K石英晶振月产量已达9000W只,单纯只是32.768K晶振的产量。在电脑主板可以看到好几颗晶振排列在一起。电脑中的CPU,AGP插槽、PCI插槽、硬盘接口、USB端口和PS/2端口等在通信速度上有很大差异,所以需要提供不同的时钟频率
在主板上有一个长方形、用金属包裹的晶振元件,当主板加电后它就会发生电磁震荡,产生一个高频电子脉冲信号。但这些脉冲还不够精确,与电脑需要的频率还不匹配,因此还需要将这些原始频率输入到晶振元件附近的时钟频率发生器芯片,对原始频率进行整形、分频,然后变为计算机需要时各种总线工作频率。计算机当中的总线采用分层结构,运行频率逐级降低。
第一级为CPU与北桥芯片的数据传输通道,即系统前端总线频率; 第二级为内存与北桥芯片的数据传输通道,即内存总线频率; 第三级是AGP显卡与北桥芯片的数据传输通道,即AGP总线频率; 第四级是PCI、ISA设备与南桥芯片的数据传输通道,即PCI总线频率。 CPU主频率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地说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频=外频×倍频。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FSB)是连接CPU和北桥芯片之间的线路。在Pentium 4以前,系统前端总线频率和CPU外频是相同的。而对于Pentium 4和Athlon处理器就不同了。 Pentium 4处理器采用类似AGP 4×工作原理的四倍数据传输模式的技术。例如Pentium 4 3.06GHz是采用133MHz外频,那么它的前端总线频率就是533MHz=133×4(注:硬件里有一些比较固定的标准数据,尤其在频率和容量上,这些带有标准意义的数据有时候并不是那么的精确的,比如这里133×4=532,但你在哪里看介绍都不会有532MHz这个数字的,而是533,就是这个道理,其实频率本身并不是特别的精确的,比如Pentium 4 2.4BGHz这款处理器,在正常状态下使用时,会发现,其实际工作频率并不是2.40GHz,而是2.41GHz,这是由于其外频已经达到133.95MHz的缘故,所以533那样的频率其实表示的是一种标准,或说是一个档次,用以和其他标准或档次区分的,不完全具有其数字本身的含义,这一点,大家不要见怪啊)。
选购主板的注意事项
同样电容也是很重要的,一般的好的板子在CPU和AGP插槽附近使用大量高容量的电容(最好是钽电容)一般来讲,电容小而多比大而少,输出的电流更纯净和稳定。另外好的板子用的贴片电容,比一般的电解电容的寿命要长。布线也很重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的蛇行布线,其主要的作用是保证各条线的长度一致,减少工作时的电感和互相产生的干扰。好的主板版面平整,小电容等元件没有被压倒或明显变形的痕迹,板上的铜箔导线也光滑,无毛刺,焊点均匀。主板元件同做工一样重要,好的主板用的CPU,AGP,PCI插槽,都是用FOXCOM、MOLEX、KORTAK 等外部名牌元件。反复插拔都不会产生接触不良的问题。我经过仔细比较,个人认为在台湾地区,技嘉主板的做工最好,华硕次之,升技第三,微星虽然做工不如前三者,但是稳定性还是不错的。各位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自己去比较一下,看技嘉的主板明显要比其他的板子看上去要舒服,当然Micronics,Supermicro等欧美厂商工艺水准也很不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我等可买不起
晶振是为单片机合格的时钟信号流.如果你学过数字电路的话,你就会知道,单片机电路是由无数的门电路组成,而门电路工作时就需要时钟信号作为触发,过来一个脉冲,门电路就执行一次,过来多少个脉冲,门电路就执行多少次.所以,在同样电路的情况下,脉冲频率越高,单片机性能也越高.
晶振就是在整个电路的时序中提供一个基本时钟,时序电路中时钟源必不可少.晶振可以随意换吗?
晶振不可以随意换 任何电路都有一个极限频率,超过这个频率后会发生不可预知的事情,在电脑上表现如死机,蓝屏等,在单片机中变现如死机,程序乱跑等,芯片在出场的时候都会有datesheel也就是说明书,上面会标识有该芯片最大能运行的频率,一般使用不要超过他,超过并不是都不能用,只是不稳定,说不准什么时候会出问题,就像以前电脑很流行超频,少量超点不要紧,超过头了有可能连机都开不了】